主页 | 中文 | English

第二届

大会贺词

时间 2014-06-29 22:08:53

彭聃龄

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

 

衷心祝贺第二届心理语言学学术会议在福建师范大学胜利召开!

我是1981年开始进入心理语言学研究这个领域的。时间过得很快,一晃就是30多年了。作为一位过来人,30多年来,我目睹了心理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进程,从起步到跟进,到发展,再到初步繁荣。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,感触和体会颇多,说几点供大家参考。

心理语言学研究有三个突出的特点,一是它的独特性,它不是研究人类和其他动物共同具有的一般认知功能,而是研究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,这是一种在交往中形成并服务于交往的高级认知功能。第二,它的研究具有层次性,从语言自身的现象说,它从研究语音的音素、音位到词和短语,再到句子、语段和篇章;从认知功能的角度说,它既包括宏观的语言学研究,也包括微观的信息加工研究和语言的脑机制研究,两个层次的结合,构成了心理语言学极其庞大的研究领域;第三,它是一个高度跨学科的研究领域,需要许多学科共同参与,包括语言学、心理学、神经科学、医学、计算机科学、影像学、教育学、社会学等等。多学科的参与也带来了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。

30多年来,在心理语言学这个庞大的研究领域中,我只做了很小的一点工作,先是做汉字识别和句子理解的研究,后来做汉语字词识别的神经机制研究,说是“沧海一粟”,真的一点也不为过。人的生命有限,人的一生能做好1-2件事情,就很不容易了。我从自己的研究中体会到,选择研究方向是非常重要的。选对了,研究工作越做越深入,选得不对,做两年就做不下去了。因此从异常庞大的研究领域中,选择一个好的研究方向是科研工作者的生命线,是我们首先要关心的一个问题。

我的第二个体会是,好的研究=好的科学问题+好方法。科学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才做的。因此解决的问题越重要,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也就越大。我们的许多研究,做得不成功,往往就输在这两个方面。这里我想引用两段话来说明自己的观点。一段是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的,“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,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和技术上的技能而已。而提出新问题,新的可能性,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,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,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”。

另一段是著名心理学家冯特说的,“科学的进展是和研究方法上的进展密切相关联的。近年来,整个自然科学的起源都来自方法学上的革命,而在取得了巨大结果的地方,我们可以确信,它们都是以方法上的改进或者以新的方法的发现为前提的 ”(冯特:对于感官知觉的理论的贡献,1856)。方法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,好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。因此关心“新问题”的提出,关心“方法学的革命”,是我们做好研究的基本条件。

第三,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要相互学习,取长补短,共同提高。我是学心理学出身的,自学过一点语言学著作,也喜欢向周围有语言学专长的朋友们请教一些语言学问题,这些学习和请教对我的帮助很大。但是我没有受过扎实的语言学基本功的训练,这个缺陷常常让我苦恼,也让我不敢涉足某些重要的研究领域。在内容庞大精深的语言学面前,我有时望而生畏,不敢向前。每年5-6月份,在参加心理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时,我都会发现论文中一些常识性的错误。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混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,如说“汉语的特色是表意”,"汉语没有系统的形音对应规则"等;而在参加语言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时,又会发现研究设计上的一些问题,包括数据处理的问题。这些问题说明,在心理语言学这种高度跨学科的研究面前,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都存在某些基本功不足的问题。因此,为了做好心理语言学的研究,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要相互学习,心理学家要努力学习语言学,而语言学家也要积极学习心理学,只有互相学习,才能共同提高,切实提高我们研究的水平。

第四,要鼓励和吸收年轻人加入心理语言学的研究队伍,不断补充新鲜血液。上个世纪80-90年代和本世纪初,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语言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,曾经是国内某些研究单位的领先学科,但是,随着许多领域研究的后来居上,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显得有些落后,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,这是我最担心的一件事。因此,我们要做好这个领域的介绍工作,让社会、让年轻人更多了解这个领域,喜欢它,并愿意投身这个领域的研究。我想这也是我们学会应该做的一件事情。做好了,心理语言学研究才能后继有人,得到长期持续的发展。这是大家的希望,也是我的希望。

最后,再次敬祝本届大会成功!